海洋科学: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正确的海洋观,具备创新性思维和扎实的学术基础、科研技能,能从事海洋科学领域内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一)海洋化学
1.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主要研究河口与近岸海域生源要素、重金属等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包括营养盐在近岸水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和响应,功能微生物在营养盐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滨海湿地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等。
2.海洋应用化学
主要研究海洋工程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存在的腐蚀和生物污损问题,开发腐蚀、污损防护材料及其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海洋腐蚀电化学、微生物腐蚀和生物污损,海工装备防腐防污复合涂层,智能自修复涂层,防腐功能纳米超分子材料,腐蚀预警分子探针,量子化学计算与分子统计物理模拟,海工装备长效阴极保护技术,腐蚀在线监测和检测系统。
3.海洋环境化学
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海洋中的来源、性质、分布、组成和迁移规律。主要包括污染物种类、各污染物总量控制及环境容量,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生长发育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赤潮/绿潮等发生的化学生态机制,海洋环境污染生物修复等。
(二)海洋生物学
1.海洋生物养殖学
研究海洋生物养殖生理生态学、养殖生物遗传发育及其良种选育和苗种繁育、养殖生物疾病及养殖工艺与模式等。包括养殖技术的开发应用、饵料和饲料的开发与研制、养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构建生态高效健康养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2.海藻生理与生态学
主要研究海洋藻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包括海藻(草)生活史对策、种群维持机制、遗传背景及光抑制、光系统功能修饰等生理生态;以种质资源保护、细胞工程、新品种培育为技术手段的海藻良种工程;气候变化背景下海藻多样性进化、地理演化、生态适应和保护遗传学。
3.海洋浮游生物及原生动物学
研究海洋浮游生物及原生动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系统学以及生态学。主要包括中国近海浮游生物及原生动物的形态分类、个体发生及系统发育等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有害藻类藻华、生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关注全球变化背景下浮游生物多样性与分布格局、有害藻类及藻华的危害、发生动力学与传播机制等研究。
4.海洋微生物学
研究海洋微生物生态学及资源利用。主要包括海洋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功能挖掘;海洋微生物群落结构、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海洋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行为及机制;海洋微生物对水产动物生长发育、营养代谢和肠道健康的调节机制等研究。
(三)物理海洋学
1.海洋遥感
海洋遥感理论方面,研究电磁波在海洋/大气中的辐射传输和海洋/大气环境参数探测的物理机制、反演方法和应用技术;海洋遥感应用方面,开展时空匹配算法、海洋绝对定标算法等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定标检验技术研究,基于多源卫星数据开展海洋大尺度环流、中尺度涡旋等现象研究以及内陆水体遥感观测技术研究。
2.海洋灾害风险与预警
基于海洋溢油扩散模拟及溢油风险评估,开展海岸带溢油风险与预警研究,海洋风暴潮灾害时空格局分析技术研究,。提高海岸带防灾减灾能力。以渤海为典型地区,基于海洋遥感、数值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开展溢油风险识别、海洋溢油数值模拟研究、评估与优化研究工作,旨在加强该区域的溢油风险管控,进而推动全国的海洋溢油污染防控与海洋生态保护工作,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3.近海海洋动力环境观测与模拟
开展海洋动力环境参数观测与时空变化机理研究。在海洋动力环境方面,开展大洋环流、中尺度涡旋、锋面变化等海洋现象研究,分析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通过现场观测,海洋遥感探测以及数值模拟等数据分析,实现对海洋现象及机理的多源研究,旨在加强近海海域的极端天气事件的观测与模拟,进而通过海洋模型进行机理研究和预测,为近海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预报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