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届江苏书展上,文化学者余秋雨谈到,“中国在世界上的误会多,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文化并没有让大家了解和感动。中华文明就像一个巨人,每个人都知道它体量很大,但对于他的性格脾气却并不了解。曾有外国朋友问我,你们是不是从大臣到宫女都喜欢搞阴谋,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功夫啊!造成许多误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片面了解,这对中国文化的“好声音”传播非常不利。
传播中国文化“好声音”,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加减”法势在必行。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在倡导价值观自信的当下,传播好中国文化的“好声音”,让世界知道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是题中应有之义。
给中国传统文化做“加法”,即对中国传统文化去芜存菁,加以提炼、重组、整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成就了儒家的积极入世进取精神,而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更是值得称道;道家达观的生命哲学、人与自然和谐之道从人和自然的角度阐述了“和”的重要意义,这对当今世界依然有价值;法家“按章办事”的“法”之精神;墨家的“反战的和平思想”、义利结合的践行之光。这一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具有价值的文化基因。整合好这一文化基因,谱写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范本,形成国学经典的教育标准,纳国学教育入常规教育当中,通过规范化的教育而非单纯的背诵,焕发“仁、义、礼、智、信”的“青春”,促使国人的文化认同。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且为当下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文明、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友善、诚信,提供了传统文化强有力的理念支撑。同时,也只有做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加法”,中国文化的“价值”才会在世界的多元价值碰撞中凸显自己的独特魅力。
给中国传统文化做“减法”,则是对传统文化中“不合时宜”部分进行“瘦身”。有好的文化基因也难免有不足的遗传因子,诸如,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重农抑商”、等级森严的制度就不利于民主、平等观念的践行;道家的“炼丹”养生不具有科学道理,在科学的逻辑论证中难以自圆其说;法家过于刻薄、无情的一面容易导致“水至清则无鱼”的恶果。传统文化的好与坏,一定要分清,正如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所说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的传统很少。”只有“从封建遗毒中摆脱出来”,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不容置疑地加以扬弃,才能在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历程中轻装上阵,才能在传播中国文化“好声音”过程获得世界的认同与支持。
做好了传统文化的“加减”法,并不意味着传播中国文化“好声音”功成圆满。更多的传播策略还需讲究。之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更多的是在世界各地创办孔子学院,和其他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以及有限书籍的输出(翻译人才的缺乏是致其结果的一个原因),而在大众文化传播尤其电影、报刊、电视节目、游戏等方面则“发声”不足,即便有,传播现代中国形象的,也屈指可数。外国普通民众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接收中国文化信息很有限,且片面。而美国在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则非常高明,从“大片”的输出、电视节目通过互联网等方式的“介入”到网络游戏的“渗透”,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中,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影响深远。相比,中国文化的传播在内容输出、平台搭建、本土化策略、布局等方面都略逊一筹。
中国文化要想复兴,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好声音”是必经之途。在这旅途中,传统文化“去芜存菁”是首要之举,做好传统文化“加减法”是迫切之需,核心关键是“价值观的重塑”。只有中国文化的价值观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才能至深至远,因为软实力的影响总会“绵延千里”,且“愈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