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海洋学院举办了“经济鱼类陆海接力健康养殖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术交流活动,海洋学院党委书记马春富、院长刘焕卫、鱼类深远海养殖烟台市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研究中心”)骨干教师、研究生参加活动,活动由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卫明教授主持。
活动邀请原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黄海冷水团鱼类养殖专项首席科学家董双林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邵长伟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海洋大学张秀梅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华东师范大学杨嘉龙教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东方学者”、上海海洋大学刘必林教授共5位国家级专家开展讲座。
董双林教授围绕“我国深远海养殖业发展的科学与经济逻辑”进行专题报告。报告指出,过去几十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持续攀升,生产每吨产品的氮磷排放量和能耗也在持续增加。水产养殖发展正面临“三难困境”,即不可能同时实现减排、节能和增产这三重任务。发展深远海养殖有望成为破解“三难困境”的重要途径。我国深远海养殖应首先打牢养殖模式根基,优先解决三对基本矛盾,即企业盈利性与产品性价比,高碳足迹产品与绿色产品期望,自动化生产与近岸转产转业渔民再就业。在战术层面,可选择市场差异化养殖模式来提高深远海养殖的经济性;在战略层面,应创建规模化多产业融合模式,加快建设蓝色粮仓。
邵长伟研究员围绕“水产种质资源科学基础与技术体系”进行专题报告。报告明确水了产种质资源的概念与内涵,阐述了水产种质资源多样性、人工驯化等科学基础,提出了水产种质资源从头驯化新的设计育种理念、水产种质资源“存-识-用”技术体系及其应用实践路径。
张秀梅教授围绕“海洋牧场生态效应的内涵与提升路径—环境丰容与增养殖鱼类行为驯化”进行专题报告。报告根据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等关键问题,从水动力驱动、生源要素表征、生物群落重建及生态系统健康等4个方面探讨了目前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环境丰容在增养殖鱼类行为驯化中的应用案例。
杨嘉龙教授围绕“行为发烧整合T细胞信号增强鱼类抗感染免疫”进行专题报告。报告提出,发烧通过优化先天和适应性免疫赋予温血动物感染期间的生存优势,冷血脊椎动物具有行为驱动的发烧反应,但现有证据仅支持其对先天免疫的强化,报告系统阐明了冷血动物利用行为驱动的发烧优化T细胞免疫的分子机制,提出利用发烧与适应性免疫整合并获得生存优势。
刘必林教授围绕“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4.0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专题报告。报告在阐述海洋渔业重大需求与基础上,从概念、产业形态、特征、发展机遇、以及在海洋捕捞中的起步与应用对海洋渔业4.0的展开全面剖析,最后从重点任务、关键技术、政策支持等3个方面对发展海洋渔业4.0给出了建议。
本次活动汇聚了国家经济鱼类陆海接力健康养殖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的顶尖智慧,为海洋学院教师、研究生搭建了开放、交流、互融互促的交流平台,带来了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为工程研究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搭建了沟通桥梁,受到参会人员一致好评。